当前位置: 首页>学位论文详情
云冈石窟中的外来艺术样式研究
摘要:佛教艺术伴随着佛教的产生与发展应运而生,并以佛教为载体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佛教艺术与各地的传统艺术及文化相互碰撞融合,逐渐发展成为具备不同风格特点的佛教艺术,正如云冈一样。以印度本土发展而成的秣菟罗佛教艺术、融合了希腊文化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以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佛教艺术等多种风格,佛教艺术形成了多元化与区域化的艺术特点。云冈石窟作为佛教北传到中原地区后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其中部分艺术样式在承袭了犍陀罗与秣菟罗等外来佛教的艺术风格的过程中融入我国当时传统文化进行开凿,逐步形成了享誉全球的“云冈模式”。而“云冈模式”不仅仅体现了我国佛教艺术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更是对研究我国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参考资料。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中受外来佛教艺术影响样式的梳理,从建筑、造像和装饰三大方面进行分类和研究。利用相关的历史文献及国外佛教文化了解云冈石窟艺术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艺术特点,分析云冈石窟艺术及艺术样式受古埃及、古希腊文明以及早期印度佛教艺术、中亚佛教艺术和犍陀罗时期佛教艺术等丰富文化思想的影响,达到明晰我国对国外佛教文化继承以及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并对受外来佛教艺术及其与艺术样式影响下云冈艺术样式的形成原因追根溯源。我国石窟佛教艺术样式在受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下,虽有借鉴与模仿,但也有独特的融合与创新。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云冈石窟发展成为受外来多种风格及流派的佛教艺术影响最为充分的大型石窟群,与后期国内佛教石窟形成鲜明对比,云冈石窟也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更新阶段以及其中国化的趋势。对于研究我国佛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代表性、显著性的价值。
关键词:
作者: 成雅楠
专业:
导师:
学位: 硕士
年份: 2022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