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2年,始称山西大学堂藏书楼。辛亥革命后改称山西大学校图书馆,1931年定现名。百廿校史中,山西大学图书馆历经时代变迁和岁月洗礼,从“藏书楼”到“窑洞馆”发展到现代化的图书大楼,藏书从几千册发展到200余万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之一,在山西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山大图书馆人的孜孜不怠,山西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大批繁博、专业完备、琳琅集萃的馆藏体系。截至2021年底,纸质书刊(含期刊合订本、古籍、学位论文等)2511558册,其中含资料室估算上报627552册;数据库271个;电子图书4567835册(含购买,租用,开放获取);电子期刊册数:898407册。自建数据库13个。此外还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光盘、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等多种载体文献。有馆藏古籍线装书及拓片13万余册(件),石刻旧拓3400多件。其中不乏孤本与稀见之本。2010年6月山西大学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949年以后,山西大学图书馆馆舍三迁新址,现有馆舍以2012年竣工、2013年启用的坞城校区总馆为主,总建筑面积约33455平方米,阅览座位近2600个,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建筑手法,建筑整体造型庄重典雅,北侧巧妙地嵌入了山西大学原工科大楼钟楼四层主体样式,充分体现出山西大学“中西会通”的深厚文化底蕴。2014年随着太原电力专科学校的并入,新增了大东关校区图书馆分馆,并即将建设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图书馆。
多年来,山西大学图书馆传承山西大学百年传统和悠久文脉,砥砺奋斗在图书馆事业一线。挂靠图书馆的机构有中西部部省合建高校图书馆协作联席会秘书处、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CALIS山西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西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晋图学刊》编辑部。山西大学图书馆为中国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山西省高校建设一流高校图书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校园的地标建筑,更是学校的精神坐标和文化高地,莘莘学子在这里漫步书林,累累师生在这里捧读深思。山西大学图书馆的百廿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馆藏,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山西大学的不可或缺的文献信息中心,以及教学育人、学科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主页链接:lib.sxu.edu.cn
云冈研究院
云冈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1月,其前身为1931年设立的云冈石佛寺保管委员会。1952年4月,大同市设立“大同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负责大同市地上、地下所有文物的保管、征集及考古发掘工作。此后因发展需要,单位名称数次变更。1998年10月,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机构规格由正科级调整为正县级单位。2006年6月,“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更名为“云冈石窟研究院”。2008年3月,为适应云冈石窟大景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将云冈石窟研究院和云冈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合并重组,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隶属于大同市文物局。2021年云冈研究院升格为山西省政府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口山西省文物局管理,大同市政府负责日常管理。云冈研究院的主要职责为:负责云冈石窟及其附属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同时负责观音堂、吴官屯石窟、鲁班窑石窟3个国保单位的日常管理,承担国家区域性石窟保护研究中心职能,对全省其他石窟保护研究提供指导;统筹云冈学建设与发展,开展院校科研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是云冈学创建的核心机构;发展云冈石窟文化旅游事业,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主页链接:yungang.org/xsb/zx/xsdt.html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创建于2022年7月,是山西大学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秉承党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自信自强发展战略、为山西地方经济和教育文化发展服务合作成立的研究机构。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的发展目标是: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依托山西大学雄厚的人文社科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基础,以及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在人文社科出版、传统文化出版和数字出版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开展数字人文理论体系研究,建设具有山西特色、具备一定规模,兼具权威性、代表性、独家性的山西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公共平台,打造山西省人文研究数字化科技应用与出版发布标准建设新高地,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山西省文化建设、山西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山西数字出版等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的基本工作方针是:(1)由三晋而达天下,依托山西的地域文化资源和山西大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现有力量,融合开放。(2)逐渐形成学科特色,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将数字人文理论研究与数字出版实践应用结合,以研究成果助力企业发展。(3)研究和集成新技术,建设人文领域的科学基础设施,支撑山西和山西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创新。(4)探索人文社科研究新范式,系统化、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总体规划,分步分类推进,科研与支撑体系建设并进,以创新项目带动发展,取得成果突破。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数字人文/数字出版研究体系,特别是方法论和基础理论研究。
(2)应用数字人文方法,建设山西文化特色的数字出版内容体系。
(3)提供人文社科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服务。
(4)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落实成果转化和传播推广。
(5)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跨学科人力资源队伍。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由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担任首任院长,聘请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图书馆、山西博物院、云冈研究院、山西大学等高校及图书馆、文博机构的人文研究/数字人文/数字出版领域的学者为学术委员会专家,由山西大学人文和数字人文学科相关的学院学者、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兼职人员、研究生等组成研究队伍和项目团队。
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山西数字出版研发中心办公室和数字人文公共实验室均设在山西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云冈石窟研究保护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深入挖掘云冈历史文化内涵,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2020年10月30日上午,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云冈石窟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研究和保护好云冈石窟意义重大。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依托山西省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聚焦佛教考古与佛教文化、民族融合等重大问题,联合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等校内外优势力量,组建“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推动“云冈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以“双校双导师”培养模式定向培养一批云冈学研究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山西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为加强研究力量,研究院组建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了首批顾问和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被聘任为云冈学研究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被聘任为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泓研究员、龙门石窟研究所温玉成研究员、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教授担任顾问,聘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庆捷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家洲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为特聘研究员。
万方数据
“云出云冈——云冈学文献知识库”平台由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方数据)承接开发并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万方数据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较早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余年快速稳定的发展,万方数据目前拥有在职员工近千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约占25%,专业技术人员占70%,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提供信息资源产品为基础,同时集信息内容管理解决方案与知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形成了以“资源+软件+硬件+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作为国内较早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万方数据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优质的信息内容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全民信息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