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位论文详情
临汾地区中古时期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
摘要: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的石窟与摩崖共有32处,前期对石窟及摩崖造像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这些佛教造像的保存现状与相关信息,并通过拍摄影像资料、勘测数据与记录题记的工作将文物信息记录下来,以供将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绪论部分为山西与临汾地区中古时期佛教造像方面的已有学术成果和中古时期临汾地区的建置沿革与佛教发展概况。临汾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佛教传入较早,且与中国佛教的发展保持了一致性。第一章与第二章为个案分析:对临汾地区中古时期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石窟及摩崖进行窟龛形制、造像风格、题记分析多方面的研究。如:西安坪石窟、隰县千佛洞、乡宁千佛洞、石窑店石窟、培风洞石窟、木凹石窟、千佛崖、圪鲁摩崖、西龙门摩崖、岔口摩崖等等。通过研究推断石窟及摩崖的开凿时期,分析其依据的佛经题材。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的石窟及摩崖造像题材丰富:三佛、千佛、二佛并坐、五方佛、五十三佛、弥勒、观音、弥陀等题材都有涉及且多为民间邑义组织开凿。第三章以整体视角总结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石窟及摩崖造像的特点与意义,并结合造像遭受破坏的原因对相关文物古迹的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临汾地区石窟及摩崖的开凿贯穿整个中古时期时期,以北朝居多、临汾地处盆地位于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石窟及摩崖多分布在西南地区。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的石窟及摩崖造像特征符合其开凿时期的时代特征,受到了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响堂山石窟等大型石窟的影响,既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影响,又保有本地特色。佛教造像是佛教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当地民众信仰的反映,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石窟及摩崖造像反映出临汾地区曾盛行法华、弥勒、十一面观音、五佛等信仰,密宗、净土宗、华严宗也在临汾地区传播,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临汾地区中古时期佛教信众众多、佛教信仰浓厚、佛教发展兴盛、佛道渐趋融合的特点,对研究中国佛教与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作者: 李妮娜
专业:
导师:
学位: 硕士
年份: 2022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