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北朝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众多大规模的佛教活动,佛教造像随之兴起。南朝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南朝文化艺术北上,对北方地区影响很大。南朝中心地区造像数量不多,现存的造像大多出土于四川成都及成都周边地区,故常以四川造像窥南朝造像全貌。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共有37例,纪年造像全部归属于南朝齐梁时期,根据造像形式以及南朝其它纪年造像风格可将其分成四期六个阶段。背屏式造像作为四川南朝造像中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背屏式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造像形式之一,最早出现在印度,其后在四世纪前后的青铜造像中可见,最初以单体造像与一铺三身居多,至南朝在四川地区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群像式组合,极大地丰富了造像的内容。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在正面表现佛、菩萨、弟子、力士、护法、狮、象、药叉等诸多形象,在背屏以及造像背面浮雕纹饰、佛教故事、供养人等。其造像形式与风格特征也展现出特殊的发展脉络,造像题记更对研究当时相关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诸多元素,同时受建康周边地区及传自建康的印度因素的影响,又有其独有的特征,群像式组合、多种形式的与愿印、飞天佛塔组合以及“罐生莲台”图像都在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中有独特的表现。同时期北朝背屏式造像的造像风格、飞天佛塔组合、发愿文等内容可见来自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的影响。及至隋唐时期,石窟造像的组合方式、经变画的构成、连梗莲花座等内容,依然可见四川南朝背屏式石制佛教造像遗风。
关键词:
作者:
许韦玮
专业:
导师:
学位:
硕士
年份:
2022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