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学位论文详情
基于诗词文本挖掘的甘肃酒泉地区人文景观格局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和城镇化时代的背景下,区域特征逐步消逝,城市空间格局特征不明显等问题逐渐出现。城市中现代主义建筑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为现代建筑的高耸雄伟壮观感叹的同时,却很少关注地域人文景观,为地域同质化感到惋惜。而研究当地人文景观格局是探寻地域独特记忆最好的方法。酒泉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聚集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格局。近年来,酒泉地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挖掘力度,并逐步在城市部分节点上加以运用和展示。虽然城市节点上运用了已经挖掘的文化元素和地域特色,但对城市地域的人文景观格局还不足以造成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挖掘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元素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在整理国内外文本挖掘分析、人文景观理论和研究成果前提下,结合相关描写酒泉地区风貌的诗词,初步探讨诗词文本挖掘分析应用流程,并对提出的诗词文本挖掘分析的应用流程就行了构建。在此基础上,将描写酒泉地区风貌的诗词,进行初步,整体分析研究。运用诗词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和文本分析技术,通过可视化分析,得出酒泉地区三种不同的人文景观空间类型,分别是山景形胜人文景观,古城遗迹人文景观,佛寺石窟人文景观。针对上述三种人文景观空间类型,分析诗词文本挖掘出的情感倾向特征、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空间网络语义特征。经过情感倾向特征、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网络语义特征等研究结果,提出如下人文景观格局优化策略、一,山景形胜类人文景观,以“收揽风物,吐纳江山”的手法从宏观层面探讨山水之势的空间格局、以“借景成境”手法,从中观层面探讨竹林、芙蓉、垂柳等空间关系、以“景无大小”的手法,从微观层面探讨花、啼、雨等空间关系。二,古城遗迹类人文景观,着重挖掘古城遗迹与地域山川、地域文脉的关系,探讨遗迹、沙场、戈壁、山河等空间关系,立足于区域格局,谋划古城遗迹保护与文化传承。三,佛寺石窟类人文景观,着重体现因佛寺石窟明德,以佛寺石窟传道,延续并激发佛寺石窟内的精神价值和构建智慧。与此同时,将传统人文景观研究方法和文本数据分析的新兴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多学科、研究方法交叉应用的目标。也为其他河西地区城市,提供方法论与实践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
作者: 肖建虎
专业:
导师:
学位: 硕士
年份: 2022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