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会议论文详情
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对于后世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对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目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开凿于北魏和平初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展现了辽代和北魏两个时期的文化层,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北魏的建国者拓跋氏属鲜卑族,鲜卑族以狩猎为业,射艺文化在北魏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云冈石窟的壁画中对北魏时期的狩猎场景进行了真实、生动的体现,第1、7、9窟描述了伽夷国国王入山涉猎误将睒子本生射死的故事,第2、6、37窟描述了太子力大无比,同时拉开七张弓,一箭射穿七面铁鼓。中国传统射箭初期人们通过狩猎维持生存,经过后期发展逐渐进入军事领域,射箭活动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又将"射和礼"进行结合,使得射箭具有教育意义,然而随着竞技弓箭逐渐代替传统弓箭,被更多人喜欢,中国传统射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产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阶段关于云冈石窟的研究大多体现在壁画,佛学,以及历史底蕴等内容,关于中国传统射艺的研究甚少,故本文对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射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多种层面对云冈石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相关性的探讨,以及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今后云冈石窟文化在传承上增加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促进这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结果: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主要包括:1)政府对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足2)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人与保护工作协调不顺3)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缺乏4)针对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资金缺少,群众对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程度不高5)云冈石窟体育非遗项目的创新传承途径缺失6)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1)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应由政府进行主导,与当地的传承人合作,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政策保护其传承与发展;2)高度重视当今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对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的作用;3)保护和培养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可以尝试创新多种传承方式;4)结合当下大众体育消费的需求,适度开发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新体育非遗项目形式,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的喜爱方式;5)云冈石窟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人应积极开展演活动,扩大其影响力;6)加强云冈石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学术科研,增强其宣传力度。研究结论:本文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为研究目的,通过对云岗石窟壁画进行研究,发现如今关于云冈石窟中国传统射艺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需要积极开展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非物质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所有人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作者: 张方鹏 王海
会议名称: 首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书面交流(六)
会议主办单位: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