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目的:构建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范式,为敦煌拳艺口述史研究提供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将为敦煌拳艺发展史提供丰富的活态史料。构建完善的敦煌拳艺口述史档案,为敦煌拳艺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提供理论保障。研究方法:主要有口述史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等。通过口述史研究方法,对有关敦煌拳艺的具体人物或传承人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有关敦煌拳艺的口述史料。研究结果:1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的意义与现状。敦煌拳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王得功先生带领考察小组深入敦煌石窟,对敦煌壁画中有关武术图像的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经过反复构思、创编、修改与完善,创立了包括敦煌拳健身套路、敦煌拳一路、二路、刀、剑、枪、铲、鞭杆和敦煌武术技击在内的各类拳艺套路,统称为"敦煌拳艺"。敦煌拳艺即古老又现代,即是一项技能运动,又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以"中庸""求善"为目标的崇德尚武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趣味。敦煌拳艺吸收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散花、反弹琵琶、阿修罗腿形、劳度叉斗圣、天神托马等动作,其特点是:造型优美、动作古朴,拳猛势烈、道劲有力;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讲究身体内外合一、内外兼修,形体动作注重形神兼备,美观大方,在理念上强调"贵和持中""谦让"的美好美德。保护敦煌拳艺的关键在于保护掌握拳艺技术的传承人,建立敦煌拳艺传承人谱系,调研敦煌拳艺资源的分布,这些策略的实施均可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对探索敦煌拳艺文化传承发展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敦煌拳艺存在的问题、文化特征、保护策略、发展路径的研究颇丰,但基于口述史研究方法,对敦煌拳艺传承人做口述史的研究甚少。现代敦煌拳艺自诞生以来,约三十年时间,除了王德功先生外,其他重要的见证者、传承人以及学徒,都是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对象。借助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做学术资料的积淀,可弥补敦煌拳艺理论相对薄弱的现实困境。2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范式的构建依据。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应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研究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域之下,以已有的史学文献和口述史路径,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敦煌体育文和口述史理论体系,形成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学术专著,推动敦煌拳艺的传承与发展。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实践理念在于以人为本,亦是说重点在于其传承人和相关经历者,以访谈和采访的形式,保存有价值的口述史料,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承敦煌拳艺提供详实的记录和记忆。运用口述史方法研究敦煌拳艺,关键在于对其传承人口述史料的甄别筛选,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口述史研究范式。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范式包括三个要素,即访谈者、受访者和口述资料,三者在口述史范畴中相互联系,缺一不可。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范式贯穿于整个访谈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依次为:访谈对象、访谈内容、访谈过程规范、资料整理与保存、成果形式。3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采录的主要内容。第一,传承人的个人生活状况和家族史,研究敦煌拳艺需要对传承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做详细的调查。第二,敦煌拳艺的传承史和流传谱系,由于现代敦煌拳艺发展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其传承谱系相对比较容易梳理,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资料。第三,敦煌拳艺的传承过程,包括拜师、授徒、出师等过程的描述。第四,相关的行业行规,敦煌拳艺在传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行业行规,需要研究者借助口述方式,进行详细记录。第五,敦煌拳术的动作套路,特别是每一个环节关键的动作要领,通过口述史的形式做详细地记录。第五,敦煌拳艺传承和传播场所、时间、地点的记录,这一部分的采录可结合报道材料进行整理。第六,敦煌拳艺中每一个子拳术表演或演示过程中,每一个套路、动作的详细描述,包括对其功能、含义、与敦煌艺术文化渊源的详细说明。第七,敦煌拳艺中使用的器械、音乐、服饰和工艺的制作流程。第八,敦煌拳艺面临的发展现状,结合敦煌拳艺传承人、参与者和经历者的亲身感受,聆听他们对敦煌拳艺传承与发展中的见解。研究结论: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具有活态性和非物质性,凭籍口述史可全面了解敦煌拳艺的渊源、流变和发展脉络。对敦煌拳艺的研究关键点在于其传承人,对传承人采取口述史研究的重点是对其传承人生平资料、拳术等口述史资料的采录、整理和研究。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采录的目的在于为其建立详细地、尽可能全面的敦煌拳艺口述史文化档案。敦煌拳艺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将为敦煌拳艺发展史提供丰富的活态史料,为构建完善的敦煌拳艺口述史档案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第一手原生态的研究资料。进一步深入挖掘敦煌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作者:
陈丽娟
会议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体育史分会)
会议主办单位:
会议地点:
会议时间:
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