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敦煌莫高窟地处暖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具有温差大,降水稀少等特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对洞窟内壁画和彩塑的支撑体、地仗层及颜料层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文物病害发育和活动,因此研究莫高窟环境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壁画病害成因分析和保护对策制定尤为关键。本文利用1990-2020年莫高窟窟顶气象站记录的气温和降水资料,深入分析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季节和月)莫高窟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区域暖干化气候特征及其对石窟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莫高窟气温呈现升高趋势[增长率为0.46℃·(10a)~(-1)],降水总量亦呈现增加趋势[增加率为2.21 mm·(10a)~(-1)],但降水年际间变异性大且增加量较小,区域暖干化趋势明显。春、夏、秋和冬季的气温均呈现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73、0.44、0.32和0.26℃·(10a)~(-1),其中春季和夏季增温对于年气温升高的贡献率更大、春季和夏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48 mm·(10a)~(-1)和0.85 mm·(10a)~(-1),秋季降水量表现为减少趋势,其增长率为-0.29 mm·(10a)~(-1),冬季降水的变异性较小。月尺度上,降水和气温的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总体而言,敦煌莫高窟整体呈现暖干化的气候,亦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和保护。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期刊名:
高原气象
页码:
9
ISSN:
100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