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云冈图影
学人术语
书林漫步
刊中精粹
经典论述
云冈府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刊中精粹
>
详情
敦煌研究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
敦煌研究院
出版周期:
双月
ISSN:
1000-4106
CN:
62-1007/K
同刊内容
时间列表
全部
2021
桂林唐代摩崖观音像初步研究
刘勇
胡小玉
-
《敦煌研究》
2021年04期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摘要:
桂林摩崖造像中有3铺单尊观音立像,其双足外撇、足跟相对的表现手法相当特别。通过与同时期国内其他石窟寺造像的比较研究,发现这种表现形式可能与波罗王朝时期东印度的造像艺术有关,带有一定的密教色彩。唐朝中后期在藏东、川西和青海玉树等地的摩崖造像上有所表现,之后随着吐蕃势力的壮大流传到河西地区,最后通过吐蕃与大唐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到达长安。造像主宋伯康来自于长安显赫的宦官世家,观音像的粉本极有可能是由他自长安带到桂州。从这些观音像可以窥见唐末桂州的佛教信仰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
关键词:
桂林
唐代
观音像
长安
我国龟兹语研究的里程碑之作——《龟兹石窟题记》评介
陈菊霞
-
《敦煌研究》
2021年04期 上海大学文学院
摘要:
《龟兹石窟题记》由《题记报告篇》《图版篇》《研究论文篇》3册组成。其中《题记报告篇》和《图版篇》做到了科学规范、编撰精良、而《研究论文篇》所集结的多篇论文,都是在调查石窟题记时所发现的新材料基础上撰写的,新见迭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龟兹石窟题记》完全是在中国学者主导下对龟兹地区龟兹语资料所做的一次系统整理、释读和研究。它的问世,既是我国西域龟兹语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也标志着我国学者在龟兹语研究领域话语权的确立。
关键词:
《龟兹石窟题记》
龟兹语资料
整理
研究
莫高窟第275窟的年代方案
韦正
-
《敦煌研究》
2021年05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
摘要:
第275窟可以置于莫高窟自身、吐鲁番——河西早期石窟两个序列中进行比附。比附状况显示,第275窟与吐鲁番——河西十六国晚期石窟面貌差异大,与莫高窟北魏洞窟联系紧密,第275窟年代为北魏早期较为合理。这一年代推断与北魏攻占河西后敦煌独盛、余地皆衰的历史背景吻合。
关键词:
莫高窟第275窟
年代
北魏
敦煌学术史的珍贵史料——读孙儒先生口述《菩提树下》
刘进宝
-
《敦煌研究》
2021年04期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摘要:
孙儒先生的口述史《菩提树下》,既是70年来孙先生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工作的真实记录,又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敦煌研究院70年学术发展的丰富内容。如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58年由国家文物局管理变更为甘肃省管理、60年代初常书鸿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兼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等,都是敦煌研究院院史的珍贵史料。50年代初炳灵寺石窟的考察、60年代前期莫高窟的加固工程、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和敦煌壁画颜料问题的探索、80年代初中央经费的下拨等,孙先生都是亲身经历者或者就是当事人。他的口述提供了许多敦煌研究院院史和当代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重要信息,值得重视。
关键词:
孙儒
《菩提树下》
敦煌研究院史
敦煌学学术史
关于敦煌莫高窟西夏前期洞窟的讨论——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五
赵晓星
-
《敦煌研究》
2021年06期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
摘要: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关键词:
西夏前期
敦煌石窟
分期断代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
胡秀珍
-
《敦煌研究》
2021年05期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8月出版,洞窟测绘图的绘制,运用了当时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通过第一卷洞窟测绘图的绘制,反映出了敦煌石窟考古测绘图绘制方法、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
洞窟测绘图
绘制方法
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窟院的功能空间
夏立栋
-
《敦煌研究》
2021年05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西州回鹘时期石窟寺院的功能分区、连通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等考古遗迹,探讨了此期石窟寺院的多院制形制布局、不同院落的仪式程序和各院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尝试将石窟寺院遗址视作一处聚落单元,从寺院空间与功能的视角对其整体运作机制进行细致研究。
关键词:
吐峪沟西区中部高台窟院
功能分区
连通建筑
公共活动空间
“莫高精神”与敦煌文物事业历程
廖士俊
王慧慧
杨雪梅
-
《敦煌研究》
2021年05期 敦煌研究院
摘要:
"莫高精神"是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持久动力。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莫高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深入挖掘研究"莫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敦煌研究院发展历程为线索,系统阐释了"莫高精神"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在不同时期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
莫高精神
形成发展
历程
武山拉梢寺大佛造像记考释
李振宇
-
《敦煌研究》
2021年04期 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
拉梢寺石窟由造像记可知造像人及相关信息,但因题记内容与史料有出入,导致学界在造像时间及人物身份的认识上理解各异。本文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职爵变化分析,认为记文所载时间无误,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与造像人的意图。尉迟迥秦州刺史的职衔或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大佛的雕造工期也可为该地区石窟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拉梢寺
北周
尉迟迥
“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与断代研究工作坊”会议在莫高窟召开
闫珠君
-
《敦煌研究》
2021年04期 敦煌研究
摘要:
为促进敦煌晚期石窟及其分期、断代的研究,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重点项目"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与断代"(项目编号:2020-SK-ZD-01)课题组于6月26至28日在敦煌莫高窟举办了为期4天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采用小范围的研讨与交流方式,围绕敦煌晚期石窟的主题,就敦煌晚期石窟相关的历史、宗教、文化、石窟、壁画、文献、石窟断代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键词:
断代研究
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