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云冈图影
学人术语
书林漫步
刊中精粹
经典论述
云冈府库
· 登 录
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全部字段
篇名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文献来源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出版社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报名
关键词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摘要
全部字段
标题
作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摘要
全部字段
篇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关键词
摘要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索结果
资源类型
2919
期刊论文
1570
图书
411
学位论文
210
报纸
47
会议论文
26
辑刊论文
确定
年份
387
2024
535
2023
684
2022
304
2021
160
2020
209
2019
204
2018
193
2017
143
2016
198
2015
确定
作者
40
段文杰
35
沙武田
32
敦煌研究院
27
张焯
27
重庆出版社
26
黄继忠
25
王恒
23
大足石刻研究院
22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2
魏文斌
确定
关键词
579
石窟
557
云冈石窟
394
中国
339
研究
210
敦煌石窟
203
龙门石窟
197
石窟寺
181
壁画
139
图集
135
麦积山石窟
确定
机构
189
文物出版社
149
重庆出版社
101
兰州大学
93
云冈研究院
89
敦煌研究院
60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60
龙门石窟研究院
53
大同日报
50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40
甘肃教育出版社
确定
检索范围:
总库
限定条件:
共有
5183
个结果
排列方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1.
云冈石窟佛塔研究
硕士论文
曹彦
文物与博物馆
山西大学
2019
摘要:
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453年(兴安二年),完工于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建造工程,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佛教美术、音乐、建筑等重要的实物形象资料。云冈石窟涵盖内容之博大精深,很多问题尚待更加深入的研究,云冈石窟的佛塔研究就是其中之一,以往的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或是提及云冈佛塔的样式,并概况其特征。或是着重于云冈佛塔与其他地区佛塔的比较上,对云冈石窟佛塔进行一次全面的类型与分期研究,并指出各期佛塔的雕刻年代、时代特征、相互关联、以及各类佛塔的演变规律应该是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佛塔
雕刻年代
2.
云冈石窟乐器图像初探
硕士论文
刘晓伟
艺术学
山西大学
2007
摘要:
北魏结束了十六国的割据,统一了北方,秦汉以来遗失殆尽音乐文化得以重建,然而,重建的音乐却是不同于以往的有了太多新因素的崭新面孔。北魏音乐在统治阶层的倡导下,吸收各族音乐文化的养分,迅速发展起来,为隋唐音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佛教石窟的代表,其中雕刻了种类和数量繁多的乐器图像,通过对云冈石窟乐器图像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看出北魏音乐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之外,在隋唐的《九部乐》《十部乐》里,都能看到北魏音乐的影子,云冈石窟乐器图像与隋唐文献相印证,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也补充北魏音乐文献中对乐器记
关键词:
北魏时期
云冈石窟
乐器图像
地理分布
音乐文化
3.
云冈石窟器乐图像考述
硕士论文
李娟
音乐与舞蹈学
山西师范大学
2016
摘要:
云冈石窟不仅是北魏早期佛教在中土扎根发展的杰作,更加反映出艺术多样性、民族多元化交融的成果,在云冈石窟中我们能借助先人的足迹去应证历史的衍变、能通过器乐图像重构北魏时期音乐生活的盛况,云冈石窟不仅蕴含鲜卑族文化和汉文化气息,更散发着西域各国的音乐味道。全文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云冈石窟器乐图像做出阐述:
第一章,概述。这一部分先从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入手,阐明北魏时期的政治导向、经济发展、宗教信仰以及雕刻技艺的状况,然后介绍云冈的开凿分期,从横向的时间顺序探讨云冈的历史意义,再梳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器乐图像
音乐文化
4.
云冈石窟的护法天众研究
硕士论文
张洁
文物与博物馆
山西大学
2019
摘要:
云冈石窟是大乘佛学传入中华之后,首次大规模艺术化表现的创新之地。佛、菩萨、弟子是云冈石窟塑造的主要形象,此外就是形象多变的护法部众,他们是佛法无所不在、无所不胜的宇宙象征。
护法部众,也称天龙八部、八部众,即天众、龙众、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和摩睺罗迦。八部护法神起初多来自古印度神话和婆罗门教的神祇,这些异教众神受佛陀的教化后,最终成为佛教的守护神。
将佛教经典中关于护法部众的描写,如帝释天与阿修罗王之战,迦楼罗(大鹏金翅鸟)以龙为食,伎乐天人欢歌曼舞礼佛庆祝,各路众神守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护法部众
雕刻造像
艺术表现
5.
探秘云冈石窟
英子
-
《绿色中国B版》
2013年11期
6.
走进云冈石窟
赵小鲁
-
《流行色》
2012年4期
7.
北魏云冈石窟弹拨乐器考释
硕士论文
周紫璇
音乐与舞蹈学
郑州大学
2020
摘要:
云冈石窟,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塞上名城”——山西省大同市。石窟依山开凿,于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1公里,是闻名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
拓跋鲜卑族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王朝,398年迁都至平城(今山西大同),成为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魏孝文帝为巩固政权、缓和民族阶级矛盾、思想上统治人民,开始引进佛教思想并大力推崇佛教。因此,早期开凿的石窟造像以佛像为主,具有浓厚的佛教艺术色彩。进入中后期,石窟中开始出现大量手持不同乐器的乐伎,刻画的乐器多达600余件。乐器可分为三大类:弹拨、吹奏、打击。其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弹拨乐器
艺术特色
北魏时期
8.
云冈石窟佛教纹饰图形研究
硕士论文
习若冰
艺术设计
山西师范大学
2019
摘要: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深远。艺术创作是人类在地球上发展进步的文明根源之一,当人类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便出现了对于精神层面的渴求,于是就诞生了艺术创作。它是我们在不同时期的内在感受与智慧相互交融,不断升华的产物。从艺术创作诞生的时间算起,佛教便通过艺术创作来进一步传播它的思想和魅力。佛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三大宗教之一,其发源地是在古印度,主要传播和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中南半岛、新加坡、南亚尼泊尔和北亚等地区。从佛教艺术创作诞生的起初,关于不同种类的创作样式和纹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佛教纹样
纹饰图形
9.
试释云冈石窟的分期——《云冈石窟卷》画册读后
宿白
-
《文物》
2010年07期 北京大学
10.
云冈石窟千佛的类型与分期
硕士论文
陈洪萍
文物与博物馆
天津师范大学
2017
摘要:
自1902年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发表文章记载和考据云冈石窟开始,云冈石窟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迄今的一百多年间,有关云冈石窟的研究,诸如总的分期断代、艺术源流、洞窟类型或者造像风格、佛传故事等,都已取得了相当的硕果。但对云冈石窟的解读仍旧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云冈石窟的千佛即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在云冈石窟千佛的研究上,多是依据有关佛经为千佛定名,或是在给整个石窟或几个主要洞窟排年的同时,提及部分千佛的雕刻时间,而完整的千佛类型与分期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由此看来,对云冈石窟所刻千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千佛类型
雕刻年代
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