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纪年>三国
历史纪年
参考文献: ——中国大百科全书[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2009
——中国历史年表[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制, 2002
三国
都城:洛阳 都城现址:河南洛阳 统治民族:汉族 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

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下限。

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姬姓。祖先毕万,周初重臣毕公高之后。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以魏(今山西芮城东北)封毕万为大夫。毕万之后遂以魏为氏。魏氏世代辅佐晋室,有功。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下移于卿大夫,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最后,魏、韩、赵三家分晋。前403年,魏文侯与赵烈侯、韩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   三家分晋后,魏得到今山西西南部原来晋国的基本部分,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后一度占有河西(今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河之间),并逐渐向东南扩展到今河南北部和中部,重心转移到中原地区,都城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战国初期,魏是最强大的诸侯国。魏文侯好贤,开养士、变法之风。他师事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者,当时,李悝、翟璜、吴起、西门豹、屈侯鲋、乐羊等一流人才都来到魏。文侯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君主集权的新体制。还任用李悝变法,实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西门豹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魏国力增强,开始四面扩张。向西,城少梁(今陕西韩城南),攻秦,夺取秦河西之地,筑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元里(今陕西澄城南),迫使秦退守洛水以西;向北,伐灭中山,使公子击驻守;向东,联合赵、韩伐齐,进入齐的长城;向南,联合赵、韩伐楚;伐郑,城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

文侯死,子武侯立,继续扩张。败赵于蔺(今山西离石西);伐楚,夺取大梁、襄陵(今河南睢县)、鲁阳(今河南鲁山),直逼楚的门户。

魏国四出取胜,威望大大提高,不仅韩、赵拥戴,田齐也依靠魏的帮助而列为诸侯,对魏奉命唯谨。

魏惠王时,加紧侵伐宋、卫、韩、赵等国,败赵、韩联军于浍北,擒赵将,取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又围攻韩的宅阳。前356年,鲁、宋、卫、韩都到魏国朝见惠王,惠王成为诸侯领袖。公元前354年,魏攻赵,围邯郸。齐救赵,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魏虽遭挫折,但元气未伤。前344年,惠王在七国君主中首先称王,采用天子礼仪舆服,并召集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之会,率十二诸侯,朝天子于孟津。魏惠王的霸业达到顶点。

魏的扩张与强大,危及周围大国的利益,它们开始对魏采取进攻。尤其是正在崛起的齐和秦。秦向东发展,收复一部分河西土地。而齐已经摆脱魏的控制,正成为魏国霸业的最大威胁。前341年,魏伐韩,韩求救于齐,齐大败魏于马陵,魏折上将,失太子,覆军十万(见马陵之战)。之后,齐、秦、赵乘机围攻魏。魏损失惨重,大为削弱,失去霸主地位。惠王为使自己免于齐、秦夹击,向齐屈服,往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朝见齐威王并正式尊齐为王,齐亦尊魏为王。齐暂时停止攻魏。秦则乘机对魏展开猛烈攻击,迫使魏献出河西和上郡,并占领魏在河东的部分土地和河南的陕,控制了黄河天险与崤关函谷关要塞。前318年,魏任用公孙衍为相,联合赵、韩、燕、楚攻秦,不胜而归,魏已不能阻挡秦的东进。

惠王之后,历襄王、昭王、安釐王,魏已经降居弱国之列。前298~前296年,魏与齐、韩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归还魏、韩的部分失地。但前293年,秦又大败魏、韩联军于伊阙。前290年,魏被迫献河东之地四百里于秦。次年,秦拔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前287年,苏秦、李兑合五国兵攻秦,秦归还赵、魏部分失地求和。不久,秦又攻取魏河内,魏献安邑于秦。前283年和前275年,秦两次攻至大梁,魏献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于秦求和。前273年,秦败赵、魏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斩首十五万,围魏大梁,魏献南阳(今河南济源一带)于秦求和。前257年,魏信陵君与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邯郸之围。前254年,魏攻取秦孤立在东方的陶郡,灭卫国。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自马陵之战后,魏胜仗极少。

景湣王时,魏更加衰弱,大片国土被秦攻占。景湣王死,子王假立。王假三年(前225),秦将王贲伐魏,引黄河水灌大梁,城坏,王假降,被杀,魏灭亡。

庙号/谥号 帝王 在位时间 年号
文帝 曹丕 庚子220 黄初
明帝 丁未227 太和
癸丑233 青龙
丁巳237 景初
齐王 庚申240 正始
己巳249 嘉平
高贵乡公 甲戌254 正元
丙子256 甘露
元帝 奂(陈留王) 庚辰260 景元
甲申264 咸熙
都城:成都 都城现址:四川成都 统治民族:汉族 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

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下限。

中国三国时期刘备所建以益州为中心的汉国。又称蜀汉。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兴复汉室为号,定国号汉。因益州向为蜀地,史称“蜀”,又称“蜀汉”。蜀汉与曹魏对立,与孙吴结盟而时亦争战。其地域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景元四年(263),魏军攻至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共历2帝,43年。

庙号/谥号 帝王 在位时间 年号
昭烈帝刘备辛丑221章武
后主癸卯223建兴
戊午238延熙
戊寅258景耀
癸未263炎兴
都城:建业 都城现址:江苏南京 统治民族:汉族 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

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下限。

中国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都广陵(扬州,今属江苏),称江都府。盛时疆域约为今江西全省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历4主,共46年。

杨行密是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出身农家,应募为州兵,后归淮南节度使高骈,为庐州刺史。他在军阀的混战中,相继占领宣州、歙州(今安徽东南及浙江西北部)、扬州和江南诸州。景福元年(892),唐昭宗以行密为淮南节度使。他据此北与后梁朱温、东南与吴越钱鏐相抗,又向江西和湖北地区发展,形成割据政权。江淮地区本来十分富庶,经过唐末军阀长期混战,人口死亡流散,土地荒芜。行密采用安辑政策,招集流亡,奖励农桑,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天复二年(902),唐封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

天祐二年(905),行密死。子杨渥即位,政权落入掌握牙军的大将张颢、徐温手中。后梁开平二年(908),张颢、徐温杀杨渥,立杨隆演(一名渭)。后徐温又杀张颢,独掌大权。贞明五年(919)杨隆演称吴国王,年号武义。武义二年(920),杨隆演死,其弟杨溥立,次年改元顺义。顺义七年(927)杨溥称吴皇帝。当时,徐温养子徐知诰专国政,他于吴天祚三年(937)废杨溥自立,国号大齐(次年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吴亡。

庙号/谥号 帝王 在位时间 年号
大帝孙权壬寅222黄武
己酉229黄龙
壬子232嘉禾
戊午238赤乌
辛未251太元
壬申252神凤
会稽王壬申252建兴
甲戌254五凤
丙子256太平
景帝戊寅258永安
乌程侯甲申264元兴
乙酉265甘露
丙戌266宝鼎
己丑269建衡
壬辰272凤凰
乙未275天册
丙申276天玺
丁酉277天纪